中央社院统战智库举办“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学术研讨会

10月8日,“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举行。研讨会由中央社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主办,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明研究中心承办。

中央社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朱沛丰出席会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樊鹏、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张城、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翔、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研究员谢茂松、中央社院中华文化教研室主任李勇刚等学者参会研讨。

研讨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的精辟论断,深入探讨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具体路径,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言献策。

潘维从社会主义、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三个角度进行阐述,指出思想传统、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是构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要点。

樊鹏通过大量数据和案例分析指出,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是建立在坚实的制度实践基础之上的,主要包括普惠式的政治发展、国家能力保障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政策。

臧峰宇表示,要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发展图景,深刻认识文化自信是中国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双重需要,以思想的深度映射中国发展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王衡认为,只有站在国家治理、民族复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命题,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田飞龙提出,文化自信应该在两个维度展开:如何与人民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意识形态建构必须和一个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的社会相衔接。

张城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广泛、更基础的自信,也是更持久、更深厚的力量,文化自信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联系非常紧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特别需要重视保障意识形态的连续性。

张翔表示,学界有必要分析“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如何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重新确立起文化自信的,这个转换过程不是简单地既否定又肯定,而是有其内在逻辑的。

谢茂松认为,中国自身发展好了也要带动别的文明一起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但又不干预别国文明的模式,这是中国的“文明原理”。

李勇刚表示,讲文化自信既要站在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高度,还要有历史底蕴的厚度、融汇古今的广度、民族价值的深度、温润民心的温度。

作者:赵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