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
42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部分被新华社摘编。
1、李子茂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
作为民革党员和民族高校教师,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我感到肩上担子的很重,更加明白了自己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我所在的民族高校,是56个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不仅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育高素质英才的使命,也担负着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的重要任务。作为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认真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基础上,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形式,引导他们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文化认同,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使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成才和民族团结、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卢宇荣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2003年9月我所任教的学校——江西师范大学,从不足500亩的青山湖校区搬到了近3000亩的瑶湖校区办公。搬迁新校区的喜悦,却因校车每天往返途经艾溪湖时车厢内的阵阵臭气而消散。这难闻的怪味来自于附近氨厂常年直排进湖水里的废水。为还一湖清水于民,南昌市启动了艾溪湖的污水治理工程,并在2007年9月开建了南昌市第一个城市天然湿地——艾溪湖湿地公园,占地
2500余亩的公园与艾溪湖4.5平方公里的水面一起构成了自然、立体的森林湿地体系。12年的上下班路,我每每面对艾溪湖时,也从最初难以忍受的窒息转变为越来越爱的深呼吸。我见证了艾溪湖湿地公园的变迁和成长,眼看它湖水越来越清、树木越来越高、花草越来越美、游人越来越多。这个南昌人的天然绿肺,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海盛开。后来我把家搬到了艾溪湖畔,守着这一湖清水,把公园变成了我的后花园!全家人的美好生活——骑行,散步,看书,摄影,晒太阳,放风筝——也因它变得越来越美丽。美丽的艾溪湖湿地公园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的信念和能力。正如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的,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沈能平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内容丰富、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意义深远,强调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是硝烟弥漫的内外战场,还是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从来就没难倒过中国共产党人,没有难倒过中国人民,没有难倒过中华民族,大家始终团结一致,共渡难关。作为民主党派的一员,作为中国人,我以有这么伟大的祖国为傲,此生不悔入华夏,我以有这么强有力的执政党为豪。在未来的参政议政之中,我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清醒认知,把握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觉悟,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4、刘郁
民建北京市委企业委委员
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决定》,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与期待。作为民主党派,我要切实将四中全会的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各方面工作中去,继续发扬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坚决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践行新型政党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5、贺天平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院副院长
小时候,一条补丁裤还是几个人轮着穿,现如今,想把一条裤子穿破洞很难;小时候,一块糖咬开了分几个小朋友吃,现如今,家家桌上都摆放着一大盘子糖招待亲朋好友;小时候,翻山越岭一天走七八十里路走亲访友,现如今,走家串户不是飞机轮船就是高铁轿车;小时候,一出门背着包袱装着干粮,现如今,随处都是超市饭店一部手机走天下……生活的确富裕了,人民过上好日子了,祖国日益富强了……短短70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这个“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晶,是科学的制度体系;我们必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得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完善、更加巩固。
6、桑胜波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院长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是彰显国家实力的一个主要指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国家治理效能”,我认为中国科技体制的科学化、制度化、高效能化是国家治理效能中重要部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的探索之路中我体会到了国家科研体制创新对我国巨大促进作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国家战略,开始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发布,开始了系统调整科研院所布局结构、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开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呈现出全面推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的新局面,C919大飞机,AG600水陆双栖飞机,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FAST天眼工程等大国工程,处处体现出了国家科研体制的创新变化。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我们必将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科技强我中华的伟大中国梦。
7、何艳丽
九三学社郑州市委副主委
民主党派成员要把学习、领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学思用贯通、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行动自觉。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学思用贯通的行动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学习、领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奉献九三智慧、担当九三使命、贡献九三力量。二是要进一步增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行动自觉。始终牢记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更好地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把践行初心和使命转化到为人民工作、为人民谋利益的行动自觉当中。
三是进一步增强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行动自觉。要紧紧围绕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建言资政,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惠及民生的红利,以更大实效赢得百姓口碑。
新华社报道:
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热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 史竞男、王鹏、高蕾)
这是站在历史交汇点上的伟大宣示,这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定制度自信,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保持定力,开拓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前行。
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好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小时候出行还靠翻山越岭,现如今飞机高铁拉近了距离;小时候背着包袱装着干粮,现如今一部手机就可以走天下……70年变化天翻地覆。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教授贺天平说。
正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42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上学习的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卢宇荣,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了全会精神,认为这次会议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体人民,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开拓前行,为长远未来积极谋划。
她表示,作为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要坚定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其中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统领和贯穿其他方面制度。
负责四中全会文件读物出版编辑工作的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一部主任张振明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彰显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以坚强领导铸就千秋伟业的责任担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党的领导是我们应对挑战、赢得主动的“定海神针”。
外交学院校学生会主席张鼎文和同学们密切关注着四中全会的消息。全会提出,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令他印象深刻。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区域和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张鼎文表示,要努力学习,增强本领,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发出中国之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不变初心与使命担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连日来参加了多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会,感触颇深。
通过基层调研,李培林切身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所在。”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这让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倍感振奋。
“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1%;7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加到77岁;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1.8亿人增加到2018年的7.8亿人;纳入保障范围的人员越来越多,社会保障卡的持卡人数目前已近13亿人;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49年的8.3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39平方米。”郑功成以一组数据描绘着新时代中国的民生图景。
郑功成认为,下一步民生保障工作的目标任务就是坚持并优化现行制度安排,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大四学生杨帆在手机上认真阅读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公报里‘人民’二字提了50多次。”杨帆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光彩!”
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成就伟业的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港珠澳大桥首席管理专家、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盛昭瀚说,港珠澳大桥历时9年建设,全长55公里,它不仅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筑的横跨三地的“海上长城”,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只有通过强化执行力才能使制度功效落地,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也需要通过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伴随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要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把一系列规章制度转化为服务城建和服务人民的治理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城市人民建,通过创新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治理实践,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郭万达说,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营商环境的改善,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这也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中山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生周凌悦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医疗服务是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提供了支撑,也为我们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保障。”作为一名基础医学的科研型研究生,她表示,将积极投身于国家医学发展的浪潮中,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这次会议振奋人心。作为一名民族高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新时代要努力担当新作为。”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子茂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增强了我们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好、发展好的信心和勇气。要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