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组织建设工作亮点撷英

组织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保证。11月3日,民革中央召开民革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回顾和总结自2014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以来的组织建设成绩与经验,谋划部署新发展阶段民革组织建设工作,表彰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民革中央高度重视组织建设工作,通过开展民革“组织建设年”活动、出台《民革中央关于加强组织建设的意见》等举措,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步,组织建设呈现良好态势,为民革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水平打下了扎实基础。

8月18日,中国交响乐团召开干部大会,民革党员、著名指挥家李心草被任命为中国交响乐团团长;8月20日,民革上海市委会召开十四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补选陈昶为民革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委。李心草和陈昶都是民革近年来新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发展高层次人才,是民革中央2017年以来确定的一项党员发展重点任务。2017年以来,民革全党共发展237位高层次人才。截至2021年6月底,民革共有2211位高层次人才,其中专家学者1070人,包括两院院士4人,社科院学部委员1人,副厅级以上实职干部458人。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近年来民革组织建设稳步推进的积极成效。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发挥“关键少数”引领示范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民主党派组织体系中,各级领导班子就是这个“火车头”,是关键少数。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提出的“讲政治、重团结、干实事”的要求,民革各级组织着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领导班子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居于民革自身建设首要位置的思想政治建设为例,民革各级组织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领导班子建设各个方面。民革中央建立了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主席班子务虚会、中常会学习讲座等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各级地方组织则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了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切实增强了领导班子成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

行动是最好的引领,实干是最好的示范。民革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通过讲党课、作辅导报告、发表署名文章等形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今年5月31日至6月4日,万鄂湘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分别为基层党员作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报告,就是抓好自身学习教育、带头作出表率的生动一例。

制度建设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另一个着力点。为使工作更加规范高效,民革各级组织领导班子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民革中央关于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的意见》和《民革中央关于建立健全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的意见》的制定,增强了民革政治生活的政治性、严肃性、规范性,为提升领导班子建设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民革各级组织领导班子联系下级组织制度也逐步发展完善。比如,民革江苏省委会建立了“主委接待日”制度,民革湖北省委会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基层党员的四级联系机制,民革甘肃省委会开展了“党员看望月”活动等。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关心党员发展成长,了解党员思想状况,既是改进工作作风的切实举措,也大大增强了党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今年是民革省辖市级组织集中换届的重要关头,民革省级组织也将于明年换届。对于这项民革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民革中央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换届纪律,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选好配强各级组织领导班子,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班子合力。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永葆民革组织参政履职活力

今年8月,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课题组在《自然·方法》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阐释动物脑活动钙成像技术有关突破。4个月前,他还面对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有关工作。戴琼海还有另一重身份——民革中央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他也是民革新发展高层次人才中的代表人士。

近年来,民革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亲自拜访高层次人才,并在地方调研中提出,以“挖空心思、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悉心关爱”的态度和精神积极延揽高层次人才,有力拓展了民革高层次人才发展的领域和空间。各地方也就高层次人才发展进行了探索,如民革江苏省委会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发展高层次人才目标责任制,北京、辽宁等省级组织建立高层次人才发展绿色通道。在民革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大力发展高层次人才在民革全党已形成共识和合力,吸引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履职能力强、代表性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加入民革。

从整体上看,民革党员的规模和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党员特色结构在不断优化。在坚持发展传统特色党员的基础上,民革全党重视社会和法制、“三农”研究领域等新增重点分工领域的党员发展,为民革组织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壮大了民革在参政议政重点领域的人才力量。截至2021年6月底,民革传统特色领域、社会和法制领域、“三农”研究领域党员共占党员总数的42.2%。

选好苗子,也要搭好梯子、给足位子,以便发挥作用。民革全党坚持培养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做好实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截至2021年6月底,民革党员担任全国政协专职副秘书长1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6人,副省(直辖市)长6人,省政协副主席13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校长1人;省政府部门厅级领导职务22人;法院、检察院厅级领导职务16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厅级领导职务83人。民革各级组织还积极推荐优秀党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文史馆馆员、特邀特约人员等。

此外,民革各级组织还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分层、分级、分类教育培训体系,选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举办中山青年论坛等举措,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活力,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一组数字可以看出党员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2015年以来,共有78位民革党员荣获国家级表彰,2位民革党员当选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20年有9位民革党员获评全国抗击疫情先进个人。

完善组织体系建设

为提升组织力打牢坚实根基

近年来,民革全党按照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建设,民革各级组织的组织力显著提升。民革地方组织建设呈现出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局面,为民革参政议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了组织平台。

在民革中央的部署和推动下,民革各省级组织积极推进、不断加强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医院、国有企业中的基层组织建设。民革江西省委会在省会南昌实现了在公立高校的基层组织全覆盖,民革浙江省委会成立了省属国有企业基层组织,为基层组织参政履职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基层组织是民革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联系广大民革党员的桥梁和纽带。基层组织建设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民革整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活力,影响民革参政党作用的发挥。示范支部创建和党员之家建设,正是近年来民革全党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两大抓手。

为推动民革全党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民革中央于2018年起启动示范支部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支部工作规范性大大加强,特色进一步凸显,组织力、凝聚力和活力显著提高,目前已有85%以上的支部完成了达标任务。

2017年,民革中央在全党大力推进党员之家建设。在万鄂湘“所有民革党员,走遍全国都能看到自己的家”这一呼声的感召下,各地民革党员之家总数已达到2232个。民革党员之家逐步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履行民革职能的基地、组织党员活动的园地。

与此同时,民革各级组织广泛开展支部特色活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发。在中央层面,民革中央先后倡导开展”博爱·牵手”、法律援助、支部活动进社区、支部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关爱老党员、关爱困难党员等活动;在地方层面,民革吉林省委会大力培育“宝贝回家”“星愿计划”等社会服务品牌,民革贵州省委会发起中山志愿服务活动进山区(社区、校院)……这些富有特色的支部活动丰富基层组织生活,提高了党员参与度和归属感。(黄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