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黄宗良、项佐涛: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验

编者按:为营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的良好氛围,小编特摘发一组建党百年专题理论文章,进一步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今天发布的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宗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项佐涛的文章《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验》,文章如下: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讲话中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不断总结经验,也正是中共百年发展的很重要的一条经验。

我们从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中有一点心得体会:总结党的执政经验,同我们了解、研究其他事物一样,要把对象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个多面的、多维的、立体的客观存在来研究,才能比较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单维、单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多面、多维、多元、立体的。把事物当成多面、多维、多元来看,就可以避免顾此失彼、“按下葫芦起来瓢”。其实,综合地、系统地研究中共历史正是我们党倡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系统的观念、统筹兼顾的方法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一系列重要经验。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和稳妥地处理了三组三者关系,即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取国外积极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字,即处理好了“发、改、稳”(发展、改革、稳定),“党、民、法”(党权、民权、法律),“马、中、西”(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主要是西方文化)三组三者关系。笔者认为,这三组三者关系、九个字,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思想这几个最主要的领域,经得起科学理论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是十月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着百年来社会主义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我们下面进一步展开论述。

在“发、改、稳”三者关系问题上,苏联的教训是深刻的。赫鲁晓夫在干部任期制改革中搞一刀切,损害了一批干部的利益,这是他下台的一个原因。勃列日涅夫则为求稳不提改革,只讲“完善”,结果“完善”的是一个需要用力改革的原来的体制,使苏联社会埋下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在社会的发展停滞以至负增长的时候,社会危机四伏、动荡不安时候还高喊“改革就是革命”,反对必要的改良,“反对渐进主义”,最后全面失控,改革之车驶进无法脱身的泥潭,把一切葬送了。这里仅从“发、改、稳”三者关系来谈苏共的教训。这是一组十分复杂、时刻在变动的关系。党的中共十八大前,笔者讲到,“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是“第一要务”(江泽民),稳定是“硬任务”(胡锦涛),那么,改革呢?很容易被挤到“软”的地位。改革应该扫除影响稳定和发展的“硬障碍”。这里的“硬障碍”,主要是指当时日渐固化的既得利益者群体,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奋力扫除的腐败分子。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党执政的最重要的政治经验。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问题,是列宁当年已注意到要解决但最终没解决好的问题。苏共的执政历史走向是党的权力高于一切,但这个权力脱离了人民这个社会主体,人民民主被大大弱化,执政者阶层变成既得利益集团,变成高居民众之上的官僚特权阶层。而戈尔巴乔夫没有抓住从严治党这个关键,最后在十分孤立的情况下宣布自动放弃权力,苏共就这样丧失了执政地位。这说明,三者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才有最重要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央正确地强调加强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又全面从严治党。中共治党的方向便是使党始终成为执政为民,把人民视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坚强的政治集团。三者的有机统一(结合),在哪里去结合呢?从权力运行机制来看,就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主心骨,党的建议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形成法律。这个过程就是党依靠人民、集中人民的要求和愿望,代表民意的过程。形成法律之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在法律之外谋求特权,违宪违法必究。这便是依法治国的含义。所以,中国政治建设的中心任务便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马、中、西”三者关系则不是简单的三者结合,而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基”,借鉴和吸取国外文化的积极成果。三者的这个定位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建设和奋斗中形成的方针,不能偏离,不能越位,不能不到位。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十分明确地强调,国外一切好的东西我们都必须学习。今天,我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也不能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共百年奋斗中的制胜法宝。丢了它,就会丧魂落魄。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实行理论创新,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今天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结合。实际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如“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庸”(反对极端,恰到好处)、平衡(平安)、“度”等,已经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了。这里讲的“结合”,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更加完美。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增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我们凭什么如此自信?笔者认为,我们的自信来源于中共有百年的马列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我们的广大党员甚至中国民众,他们血液中、言行习惯中,实际常常反映出马列主义的红色基因。我们又有5000年的辉煌的中华优秀文化,又有长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诚心诚意地借鉴和吸取其积极成果的正确方针。这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据,是我们软件的优势!

当前,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只要我们根据国内外发展着的新形势、新特点,运用和充实、丰富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就可以避免出现全局性、根本性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颠覆性”的错误,我们就一定能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这正是可以预期的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难以估量的历史性贡献。

(本文摘选于黄宗良、项佐涛:《以改革开放史为中心融合“四史”认识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