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实现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必须高举旗帜,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首先,要深入认识“第二个结合”的原创性贡献,牢牢把握建设文化强国的思想路径和精神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守好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仰信念之正,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要深入认识“第二个结合”从“彼此契合”到“互相成就”的内在逻辑,立足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才能互相成就。从“彼此契合”到“互相成就”,是“相结合”的不断深化。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魂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不断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第三,深入认识“第二个结合”对强根铸魂的重要意义,以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建设文化强国。“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制度。强调文化的主体性和我们掌握思想文化的主动是统一的。坚定文化的主体性,坚定自我,我们才能敢于勇于“相结合”,这是自信也是自立。从文化体用来讲,我们的主体性是民族生命之体,而“结合”为用,即在实践过程中才能明体达用。“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强化这一意义,在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所有华人的“根”。这一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也是巨大的社会凝聚力量。强化这一意义,要更加强化文化主体性。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体性,是走我们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性,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