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邓小平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题写校名

1992年10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新校舍落成。从1982年批准复校至1992年新校舍建成,整整十年过去了。1992年10月16日,举行了建校36周年、复校10周年暨新校舍落成庆典。

在研究举行庆典的院办公会上,大家一致建议,请邓小平同志题写院名,请江泽民同志题写校风。时任党组书记宋堃向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丁关根汇报并取得同意后,积极做了工作。不久,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校名先送来,并专嘱不要署名,社院镌刻后镶嵌在南大门巨石上。当年院南大门造型与今截然不同(现已扩展翻新)。正中央横卧一块高约两米、长三四米、宽五六十公分的巨石,两侧是进出通道。一块幕布覆盖着整块巨石,周围装有绳索。江泽民同志书写的“爱国团结民主求实”校风,制成牌匾竖立在直通东大门的路口。

新校舍既具现代化,又呈古朴典雅。对着南大门,正中是灰白两色的办公楼,东边依次是教学楼、礼堂,西边是图书馆(上镶赵朴初老先生题字)、餐厅,正北是学员楼,围环成圈,形成完整的教学办公主题区。尤为别致的是楼群环绕中的庭院。庭院入口,矗立一块巨石,镌刻着老书法家杨萱庭先生书写的“萃园”二字。“萃园”含义有三:一是标志园内花草鲜美树木茂盛,景色优雅宜人;二是象征社院群英荟萃,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参政议政大计;三是寓意社院人才济济,团结和谐,共建共创,为爱国统一战线事业做贡献。园内回廊环绕,园亭小桥,兀石喷泉,错落有致,花草树木掩映成趣,颇有苏杭庭院特色,是难能可贵的精致绿园。

为庆祝新校舍落成,院办公会研究,商请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书画家来院书写作画。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全力支持,纷出援手,派他们书画研究会的书画家们来院。每次活动都由时任副院长何乃光和本人接待,书写场地布置在图书馆二楼。名书画家们情绪高涨,气氛欢快热烈。他(她)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有些当场挥笔献艺,有些特别是工笔画画家携带已成的作品展示,都为自己的高级党校贡献精湛的作品。从1991年秋学期开始,每隔一两星期组织一次,前后共9次,参加者65位,作品大约有120幅。这些书画装裱后分别悬挂在会议室、教学楼、办公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彰显高雅的文化艺术品位。

庆典那天,本人受命为现场指挥,引导安排领导同志和嘉宾。莅临庆典的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平、李锡铭、丁关根、阿沛·阿旺晋美、荣毅仁、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王光英、钱伟长、程思远、卢嘉锡。还有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领导和机关厅局领导,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和机关干部代表,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地方社院领导,历届老校友代表和在校学员以及本院领导和教职工等共300来位。

庆典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领导和来宾们聚集在办公楼东侧广场,各就各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统战部和全国政协领导、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等按姓名标签在第一排就座,其余在第二排至第五排站立,秩序井然。先邀请宋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大门口,为小平同志书写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碑雕揭幕。揭幕时,领导们手拉绳索,幕布徐徐落下,露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名真容。揭幕后领导同志回原座位,全体合影留念。

第二阶段,在礼堂举行庆典仪式。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代表中共中央作重要讲话,就办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提出三点意见。第一,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在建设党外人士队伍和统一战线工作干部队伍中的作用;第二,从实际出发办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特色;第三,树立爱国、团结、民主、求实的好校风。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丁关根宣读江泽民同志的《贺信》。《贺信》提出“力争在2000年以前,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设成为更富有自己特色的名副其实的党外代表人士和党的统一战线干部的学习培训基地,使它在社会上享有更良好的声誉,在党外各界代表人士中更具有吸引力,在统一战线的学术研究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后称“四个更”)的目标。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代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全国工商联致词。杨纪珂院长在讲话中表示,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工作,加强校风建设和学院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的学习培训工作,完成党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

新校舍落成,标志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入全面建设和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意味着本人的使命已经完成。当年“只准搞好,不许搞坏”的诺言可说已经实现,作为当时学院领导班子的一员,我们未辱使命,始终引以为豪。(作者系中央社院原副秘书长)

本文系独家原创,任何媒介转载须注明来自微信号“统战新语(tongzhanxinyu)”,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