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人民》《大道之行》《不忘初心》

http://www.qstheory.cn/books/2017-04/12/c_1120795199.htm

【图书介绍】

书 名: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

书 号:978-7-300-23474-8

作 者:潘维

成 品:32开 页数:310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但为什么人们又感觉危机四伏?为什么中华历代政府都强调对百姓的“责任”和“道义”?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为什么说“大家庭”观点是中华万世一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政府能办大事却管不了亿万家庭的小事?为什么说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是民心?如何实现老百姓养小、送老、住房的公正?中国农村贫困的根源是什么?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谁?农地应该“流转集中”到谁手里?

本书纵论21世纪的世界大势,以贯通中西的视野聚焦中国真问题。书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悠久的“民本”政治传统中汲取精华,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分析了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对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推陈出新;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讨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土地流转方向等关键问题。

书中提出,人类生产方式正面临第二次大转折,由此带来“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衰落与“知识产权”的崛起,“代议民主”的衰落和“群众民主”的崛起。书中鲜明批判了“制度决定论”,提出党和政府应强调问题意识和政策导向,抓主要矛盾,在办好经济建设的“大事”的同时,以社会主义的方式组织人民办好养小、送老、住房等民生“小事”。书中分析了科层系统的优劣,提出重建社区扁平组织,强化科层系统与扁平组织的沟通,乃是我国的“久安之道”。

【本书目录】

第一章 世界大势

论人类生产方式的第二次大转折

一、生产方式的第二次大转折

二、主导产业“更替”的含义

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衰落和“知识产权”的崛起

四、国内“阶级斗争”的衰落和“世界政治”的崛起

五、“代议民主”的衰落和“群众民主”的崛起

六、“物质主义”的衰落和“精神主义”的崛起?

世界的治理危机

一、世界“文革”的十年大动荡

二、世界各国陷入治理困境的原因

三、应对世界范围治理危机的方略

国际关系的新世纪与外交政策

一、以往的逻辑

二、当前的疑问

三、新世纪里的新逻辑

四、结论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

立足中国,创新社会主义理论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谈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思想随实践的丰富而发展0

三、中国共产党是维护中华全民利益的先锋队

四、我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应表述为“大家庭”

五、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

一、人类管理社会的手段相通

二、中国政府强调责任和道义

三、中国的“民本政体”

四、“党”在现代中国的演化

五、新困难与新道路

六、历史是开放的

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

——促进医疗和教育平等

一、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从未分开过

二、市场与政府之外还有人民和历史

三、资本与社会的大妥协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共产党的四个三十年

一、伟大的中国时代:三个三十年的曲折道路

二、第三个三十年:改革开放时代产生的新问题

三、“人之道”与“天之道”:物质欲望与精神文明

四、第四个三十年:建设“损有余以奉天下”的小康社会

第三章 治国的道与术

治国的思想方法

一、认识论:强调意识形态导向还是问题导向?

二、经济:强调经济改革还是经济增长?

三、 政治:强调制度还是强调政策?

四、 社会:以民为本,动员和组织人民

组织起来当家作主

——谈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

一、思维方式

二、“大事”与“小事”

三、“科层体系”与“扁平组织”

四、重建自然社区自治

久安之道

一、科层制的社会治理难题

二、社区自组织的弱化

三、对“维稳”问题的新认识

四、以社区自组织为基石

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设立咨询委员会

一、我国需要复兴赏罚分明的功勋制

二、建议设立民间性质的咨询委员会

第四章 回归民本主义

中华的社稷民本制

一、人民性是中国体制最突出的特点

二、中国的社稷体制

三、中国“民本”政治模式

四、中国“国民”经济模式

五、反对迷信西方教条

民生主义与选举及市场迷信

一、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失落

二、为民生主义声辩

三、市场迷信及选举迷信

四、法治民生主义

论公正

一、社会公正观所在的知识体系

二、社会关系的公正观的演化

三、当今社会关系里的公正问题

第五章 农村建设

农村贫困的根源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一、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不是政府

农地“流转集中”到谁手里?

一、世界上从未存在过清晰的土地私有制

二、耕地和宅基地的国情与极不可靠的钞票

三、特殊国情下我国农村的集体所有制

四、耕地和宅基地应该“流转集中”给农村集体

附录

群众议政时代的到来

——答《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吴琪问

中国共产党能执政在于得民心

——答《南风窗》主笔李北方问

民本是中国式的民主主义

——与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教授的对话

信仰人民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序言

http://www.qstheory.cn/books/2015-03/06/c_1114544532.htm

书 名: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

书 号:978-7-300- 20543-4

作 者:鄢一龙 白钢 章永乐 欧树军 何建宇

分 类:政治、时政、畅销书

成 品:32开

页数: 228

出版时间:2015年2月

定 价:39.00元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特色 ·京沪青年学者纵论中国优势、中国危机、中国创新 ·回答了干部群众关注和困惑的一些重大问题·跨学科的深度思考 ·直面问题的原创思想 ·学界新锐的集体发声

★名家推荐

本书作者思考的是大问题,是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可以说,这本书是与八千多万中共党员的对话,探讨如何将中国共产党重新打造成一个充满理想精神的先锋队;这本书是与几十万党政干部的对话,探讨如何重新激活中共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这本书是与理论工作者的对话,探讨如何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理解中国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这本书是与西方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观察家的对话,奉劝他们抛弃那些分辨率极低的理论范式,学一点中国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

——王绍光(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我认为这本书阐述了两个道理:第一,办中国的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中国共产党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领导人民。因此,这本书在新时代重新诠释了毛泽东那段著名的话:“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潘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上架建议

政治、时政、畅销书

★读者定位 党政干部,中共党员,公务员,理论工作者,对政治感兴趣的各界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高扬社会主义理念,直面“中国问题”,以贯通中西、跨学科的学术视野,从文明、政治、社会、基层、经济各方面分析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的优势与问题,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重重危机与挑战,并回答了干部群众关注和困惑的一些重大问题:在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中,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走得通?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又如何驾驭资本?中国社会主义如何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发展?中国政治制度是否适用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如何把基层重建为以劳动人民为依归的共同体?如何把越来越多元和流动的中国社会重新组织起来?书中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面对国内外异常强大而又灵活的资本力量,中共党建的核心在于通过思想与制度建设保持政治主体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在于驾驭资本为人民服务;提出“评议式民主”的新思路;提出加强党的经典体系建设;提出把人民组织起来、落实基层直接民主的基层善治之道;提出保护人民的结社意愿、以人民社会包容公民社会的社会建设思路。

★作者简介

鄢一龙,1976年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著有《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2030中国》(合著)。 白钢,1977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博士,著名语言学者,对中西文明史有深入研究。章永乐,1981年生,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著有《旧邦新造:1911—1917》等。

欧树军,197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著有《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何建宇,1975年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社团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本书目录

绪言

卷一世界文明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主义

一、文明

二、中国

三、社会主义

四、中国共产党

卷二制度自信与中国政治改革

一、全球化—信息化与“短期行为的专制”

二、中国做对了什么?

三、从“自主性”到“先进性”与“代表性”

四、授权机制与问责机制建设

五、意识形态与干部队伍的政治标准

六、结语

卷三组织起来,再造人民

一、基层变局

二、基层失序之险

 1.组织的弱化

 2.失序的民主

 3.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彰

三、基层重建之道

 1.组织起来

 2.落实基层直接民主

 3.“再造人民”

四、结语

卷四激活人民社会

一、从“单位”到“社会”

 1.重新认识单位

 2.单位退出,市场进入

 3.社会治理面临挑战

二、中国式结社革命

 1.内生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2.被低估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3.多元而矛盾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三、以人民社会包容公民社会

 1.辨析公民社会迷思

 2.什么是人民社会

四、如何激活人民社会

 1.组织起来,人人参与

 2.保护人民结社的主体性

 3.到群众中去,激活人民团体

 4.创造性发挥国家保护社会的功能

卷五骑在资本头上的社会主义

一、资本获得了最高优先性

二、21世纪中国最大的危机

 1.中国的浮士德时刻

 2.马克思批判在21世纪

 3.危楼还望,叹此意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益性”市场经济

 1.顶层规划

 2.公有资本

 3.平台型地方政府

 4.民生国家

四、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驾驭资本的社会主义

 1.“资本社会化”

 2.劳动者“主体性”的解放

 3.非物质性劳动的兴起

五、进于大同

http://images2.wenming.cn/web_djw/djw2016sy/djw2016dushu/ds/201607/t20160726_3552489.shtml

书名: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著者:黄相怀 等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034-4

出版时间:2016-07

作者简介

中共中央党校八位70、80后青年学者倾情合作。

黄相怀,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专注于党的建设、中国政治的研究与解读工作,发表过众多研究成果。

齐惠,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政治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协商民主。

孙林,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讲师,主要研究方行为政党与政党制度、网络与政党。

唐爱军,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在党校厅局班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徐浩然,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问题。

孙培军,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师。研究方向为基层民主与治理、社会运动。

黄振威,管理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行政体制改革、政府创新和反腐败。

张弛,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执政党建设基本理论、党群关系、党性修养、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

内容提要

研究中国共产党,是一门大学问。

对很多西方学者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个谜。他们热衷于唱衰或是预言,却一次次落空,中国共产党依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傲立于世界政治舞台。

本书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八位青年学者,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新锐的观点、清新的思想,力图挖掘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不断完善的基因,探寻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深入回答国内外读者关注和困惑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有哪些“看家本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什么能获得人民的认同?西方的政治制度真比中国的好吗?中国共产党如何避免重蹈苏共覆辙?面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挑战?

编辑推荐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是一个很值得回答的大问题。黄相怀等几位年轻教师从不同角度做出的解读,对于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共产党有着重要意义。一群中共中央党校的青年学者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长生久视之道,于中国发展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目录

引 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第1章 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能力有哪些

第2章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具有强大的思想领导力

第3章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继承政治传统的

第4章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效领导群众

第5章 中国共产党怎样处理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

第6章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获得人民的支持

第7章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保持自信的

第8章 中国共产党如何保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第9章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不断地学习、调整与吸纳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