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到现场——中央社院第49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赴毕节实践教学小记

10月24日至27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49期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以下简称培训班)赴毕节开展为期4天的实践教学,通过此次实践教学,学员们切身感受了毕节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典的红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优美的生态文化和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的“毕节经验”。同时,大家也一致认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学员们深入了解国情、开拓视野、增进认同,是中央社院开展共识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

民族之彩:凝聚起民族团结的奋进力量

深秋时节,细雨蒙蒙。俯瞰乌江源百里画廊,云雾之下,悬崖如削、水碧如玉,这里是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培训班实践教学的第一站。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贫困曾是这个小山村的标签,如今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时候,我如果想从村里出去,要爬上陡峭的悬崖。而现在,想去哪里随时可以开车走。”在化屋村同心广场上,土生土长的苗族小伙儿骄傲地告诉大家,依托乌江源百里画廊的自然风光、苗族村寨的独特人文资源,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2017年化屋村成功摘掉贫困“帽子”,成为贵州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们参观了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点和苗绣车间。作为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苗绣特色浓郁、做工精细、工艺复杂,有着悠久的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了解,2022年,化屋村开办了1600平方米的苗绣车间新厂,开发出许多文创产品。“这个小兔子玩偶好可爱!”“有没有小猴子的?我家孩子属猴”……琳琅满目的苗绣文创,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不少学员挑选购买了心仪的苗绣文创产品。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不久前举办的杭州亚运会上,一首《奢香夫人》“燃”遍全网。奢香夫人到底是谁?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带着这些问题,驶过绵绵山路,培训班学员抵达大方县,参观奢香博物馆、贵州宣慰府。

来到奢香博物馆正门,远远就能看见屹立着的奢香夫人铜像,人物造型气宇轩昂,形象地再现了奢香夫人的英姿。在细致的讲解下,学员们了解了奢香夫人在明朝时期开驿道、平靖边之乱,为加强彝汉人民的团结、密切西南地区与中央政府关系作出的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分管民族事务工作的基层领导干部,我对毕节民族团结经验感受深刻。”培训班学员、民革党员王颖表示,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能够极大增强各民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强大凝聚力,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习毕节经验,大胆开拓渠道,广泛交流传播,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宣传员。

统战之力:实地感受易地搬迁社区幸福起来

台北、基隆、高雄……在距离台湾省约1700公里外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街道,有一座少儿图书馆用台湾省的县市名命名了每一排书架。来自中央统战部在赫章县挂职的干部赵一帆笑着解释说:“这是为了让赫章县的山里孩子从小就知道,祖国有一块不可分割的宝岛台湾。”

赫章县金银山街道下辖的金山、银山社区,是全国70个万人以上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为使搬迁居民过上高质量生活,中央统战部针对赫章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后续扶持工作痛点问题,根据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统筹协调各民主党派力量,以及东西部协作广州番禺区、高校联盟等帮扶资源,积极探索“地域+领域”创新帮扶模式,在金银山社区聚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幸福家园(又名“同心家园”项目),助力实现搬迁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赵一帆的介绍下,学员们了解到,台盟中央募集资金105万元捐建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中央统战部联引价值300余万元的3D打印机、教育机器人等科普设备和健康检测设备,将这里打造为承接社会各界优质帮扶资源的平台,为社区2000余名学龄儿童提供课外辅导、艺术教育、成长陪伴等服务,将中心打造为赫章孩子了解山外世界的窗口,以及港澳台青少年了解国情乡情和祖国制度优势的窗口。青少年科普体验区的巧克力3D打印机,在好吃好玩的同时,激发赫章小朋友对科技世界的向往和热情,这台打印机引起了不少学员的注意。“这样新奇的智能机器,我的小孩也没玩儿过。”学员的话,也侧面彰显出统一战线对赫章教育赋能的意义与价值。

“2020年,台盟中央向全体盟员发出号召捐建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作为盟员,我也参与其中。”培训班学员、台盟盟员徐丹讲到,她特别仔细地了解了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的使用情况,看到了许多孩子们参加文化活动制作的书画、黏土玩偶等作品,为活动中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感到十分欣慰。

“同心家园”的“数字社区”项目也是学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近年来,紧随数字化社会浪潮,中央统战部积极筹措资金,联引致公党中央技术资源为金银山量身打造数字社区综合治理系统,用数字赋社区治理减负增效,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实现管理的智能化、人性化。其中,针对社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的痛点问题,特别是针对社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健康安全问题,中央统战部为金银山捐赠智能手环,进行实时定位、智能识别,对老人心率、摔倒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对留守未成年人、社区女童夜间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护。在突发异常时能够自动上报系统、连线工作人员及家人,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居乐业,中央统战部牵头打造光彩车间、光彩幼儿园、光彩生活空间、光彩桥等配套设施,并牵头八个民主党派,将他们在定点帮扶县的优秀项目,跨地域在金银山社区集中呈现,按领域特色参与后续扶持,聚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同心家园’。”通过赵一帆系统全面的介绍,学员们逐渐了解了自己所在党派多年来在毕节的扎根付出,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更为自己身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感到自豪。

海雀之声:学习林海“愚公”精神

“你们总是讲难、难、难!只要我们带头,我看就不难!” 这是毕节市曾经“苦甲天下”的海雀村文朝荣老支书的话,他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是“时代楷模”,是“最美奋斗者”,更是一位林海“愚公”。

26日下午,历经近3个小时的车程后,培训班来到了海雀村。一下车,扑面而来的冷空气令人瑟瑟发抖。“8月穿袄”的海雀,名不虚传。在这里,学员们体验到了教学在林间、吃住在农家这一特别的教学方式。情景式话剧、沉浸式演出、体验式课堂……海雀现场教学基地的老师们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员们在短短两天内便熟知文朝荣老支书的故事,并被他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80年代的海雀生活之贫、生态之瘠、生命之困压在了40多岁的文朝荣身上。他捏紧了拳头,决心带着全村人与“穷神”进行斗争。斗争的不仅仅是贫穷这座大山,更是根植于村民心中的落后观念。每次的变化,小到盖地膜,大到种树,他都是从自家示范开始,作为带头人的他,付出了百倍于常人的心血。战天斗地几十年,文朝荣硬是带领村民在石漠化严重、气候恶劣的荒山秃岭上造出了万亩林海,走出了一条从“山秃水枯”到“山清水绿”,从“苦甲天下”到“全面小康”的绿色发展道路,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的海雀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老支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精神,抢抓发展机遇,接过“接力棒”,跑出“加速度”,走上强村富民的“双赢路”。

小地方、小人物、小舞台,产生了大震撼、大感动、大收获。这一支由普通教师组成的专业队伍,用他们勤奋敬业的情怀、耕耘细作的态度,让老支书的故事、毕节试验区精神和文朝荣精神鼓舞了每一位学员。与工作人员两天的朝夕相处,让不少学员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优秀的年轻人为什么愿意留在海雀?“我们是离老支书最近的人,如果我们都不能被老支书打动,又何谈将他的精神传承发扬呢?”老师朴素的答案,更令学员们为之动容。

“这些天来,海雀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海雀人民的朴实、热情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有太多的感触、太多的敬佩。这次学习,让我感受到海雀人民不畏艰难,勇于拼搏把荒山变绿林的精神,更进一步锤炼了我干事创业的决心。”培训班学员、民盟盟员朱朝琼说。

“文朝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海雀人民不畏艰难、敢于奋斗的体现,建立海雀现场教学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样一个时代楷模的精神。”培训班学员、致公党党员康薇表示。

十月的风吹过山头,矗立在幸福之源的桥头上,茂密的森林扬起绿色的波浪,青山环绕的海雀村一片生机盎然,大家仿佛看到了老支书拿着镰刀在山间的小路上巡山……

供稿 | 郭权祺 朱希花

摄影 | 张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