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沂蒙精神中汲取履职尽责的无穷力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50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赴山东临沂实践教学小记

“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来到沂蒙老区前,很多人对这里的记忆都是从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这首创作于1940年的民歌,早已深深植入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里,它不仅展现了百姓的劳动和生活,也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与沂蒙地区人民水乳交融、血浓于水的党群情深。同时,这首歌也将第50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在临沂的一场场实践教学内容紧紧串联了起来……

探访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参观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观看《沂蒙六姐妹》影片……巍巍蒙山、滔滔沂水,仿佛一草一木都在深情吟唱着动人的旋律,诉说着这片红色土地上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故事。随着学员们的步步深入,一幕幕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不少学员留下了热泪,发出了对革命成果来之不易的由衷感叹。

大家纷纷表示,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跟着中国共产党走,铭记革命历史、弘扬沂蒙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踏实工作,更好地履行好参政党职能,报实情、建诤言、献良策,努力打造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民主党派的力量。

气壮山河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人口420万人,参军20万人,支前120万人,10万人为国捐躯,做军衣122万件、军鞋15万双,碾米磨面11716万斤,救治看护伤病员6万人……沂蒙人民用红薯、煎饼、小米甚至奶水养育了几十万人民军队,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八百里沂蒙,八百里热土,每一寸土地都书写出沂蒙人民的热情、坚忍和忠诚。”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用热血写下的英雄事迹令学员马红丹感慨良多,“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一个个闪光的历史人物走入我的心灵。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她们谱写了一首首无私的赞歌星耀沂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沂蒙老区的人民群众爱国爱党拥军的奉献精神。”

“为什么人民会把中国共产党当作亲人,当作自己人,而把国民党当作敌人?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人民浴血奋战。老百姓看在眼里,所以才会发自内心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革命,才会形成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学员王辉表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沂蒙人民心中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也正是因为切实做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革命才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沂蒙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动力之源,并在薪火相传中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当我看到沂蒙红嫂们纷纷跳到河里,把自己的肉身当作桥桩,扛着门板子让部队快速渡河的场景时,不由得想起了红军四渡赤水。同样都是浮桥遭到了国民党敌机炸毁,同样是中国共产党部队遇到了渡河之难,也同样是老百姓自发把门板拆下来当浮桥的故事。一个发生在1935年,一个是1947年,一个发生在祖国西南方,一个是齐鲁大地,时隔十余年,空间地域有别,但老百姓和中国共产党的心始终紧紧贴在一起。”学员罗素平不由得感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汲取时代价值

——遍地都是力量的源泉

伟大的事业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需要崇高的精神来推动。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生命力。一个人的精神有所寄托,一个民族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热爱生活,就会朝气蓬勃,就会勇往直前,就会创造世界的奇迹。沂蒙大地孕育了沂蒙精神,这不是历史偶然,也不会只留存于历史书本里,它始终根存于伟大人民之中,它的精神价值对当今时代亦有启发。

“八国联军侵华,许多城中百姓给侵略者运粮搬梯。为什么短短几十年,中国大地变了样,‘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这是沂蒙山区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倾尽全力支援革命的真实写照。”学员罗素平认为,正是在共产党的召唤和带动下,饱受几千年封建压迫的劳苦大众实现了主体意识的觉醒,开始当家作主,迸发出无穷智慧和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常态化开展中共党史和民主党派史、多党合作史学习,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弄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明确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学员张域说。他还表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不断夯实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沂蒙山区多是崇山峻岭,土地贫瘠,生产条件十分恶劣。20世纪初,沂蒙人民饱受匪患、官祸等多种折磨,可即使是这么艰难的条件也没有压垮坚强的沂蒙人民。他们求解放、求自由,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他们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站在沂蒙山区的历史地理角度,学员马红丹对沂蒙精神有着独到见解,“我们要学习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革故鼎新、敢为人先。”

到群众中去

——牢记职责使命躬身履职

短短三天学习,学员们一路看一路学,一边流泪一边思索。进入新时代,如何将此行的学习成果继续传承发扬,如何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自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升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是进修班每个学员深入思考的新课题。

“想要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最重要的还是要走群众路线。”学员王辉表示,作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要带领所辖民主党派成员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聚焦百姓所需做好参政议政,适应时代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从而促使新型政党制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

“科研工作与人民需求紧紧相连。”身为科研工作者的学员许其功表示,目前的科研工作存在着理论与现实脱节、研究与应用脱节、成果与需求脱节、科学家与人民脱节的现象。沂蒙之行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如果搞科研都能像中国共产党和沂蒙山人民那样革命情深,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群众需求,那么中国的科研将会迎来更大的飞跃。

学员胡迪表示,身为地方人大代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察实情、建箴言,做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要多接触基层群众,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多为人民办实事,把这次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今后的工作动力,用实际行动检验学习成效。

学员王时银说,检察机关的四项职能: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涉及到各行各业,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广,拓展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每一项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通过此次学习,他将把沂蒙精神带到工作当中去,把本职工作内容抓好、做细、做实,不负人民,不负党和国家的信任。

供稿 | 进修班学员 吴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