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 | 新时代统一战线廉洁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5月21日,“新时代统一战线廉洁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办,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承办。会议现场,多位参会代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古代廉洁文化和政德思想、民主党派廉洁建设、亲清政商关系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交流发言。本报摘编部分研究观点,以飨读者。

近年来,出现一些民主党派成员违纪违法的案例,这凸显了民主党派加强内部监督的必要性。结合地方试点经验,可以从三个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一是以党为师,深入学习马列主义党内监督思想和中共党内监督理论与实践;二是返本开新,充分激活中国传统“德法并举”治理思想的优秀文化基因;三是兼收并蓄,适当借鉴国外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实践经验的有益成分。特别是针对当前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仍然存在“同体监督”的难题,试点探索的经验是加强监督主体的系统集成,划出了较为科学、清晰、规范的监督图谱,在优化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尽量增加具体监督职能的相对独立性。

聚焦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从“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转型的深层挑战,基于儒家主体性建构视角探索廉洁文化的内在引领机制:

第一,指出现实中廉洁文化建设面临过度倚赖外在制度化管控而忽视长效思想涵化的问题,出现 “应付式学习”“仪式化展示”等现象,无法有效落实“不想腐” 的道德自觉,可借鉴儒家主体性建构推动廉洁价值从外在规训向主体道德自觉转化;第二,构建理论架构,从宇宙论维度以“天理”的公共性价值为根基,强调个体行为应效法天理的“大公无私”以奠定“不想腐”的“宇宙观”“社会观”基础,从认识论维度通过“天人合德”的“道德观”引领,引导个体将廉洁规范内化为主体自觉的道德要求,从实践论维度依托“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内省机制 与“反求诸己”的修养功夫,在事上磨练,切实提升道德意志力和情境觉察力;第三,提出实践路径,首先要思想铸魂,深化“两个结合”的理论阐释,突出“公与义”的价值导向,激发“道德主体性”追求;再以知促行,倡导“为己之学”的修养态度,培育“善养浩然之气”的人格气象,落实知行合一;还需文化的日常化浸润,强化制度文化的承载功能,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以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生态,推动廉洁文化融入社会生活。

总之,以儒家主体性建构思路,激活廉洁文化伦理自觉与修养实践,可突破工具理性局限,实现廉洁从制度约束到文化自信的现代转型,为反腐败提供文化支撑。

新时代民主党派廉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延伸与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提升的关键。新时代民主党派廉洁建设要把握好政党建设的理论逻辑、政党发展的现实挑战与政党建设的实践路径。

第一,新型政党制度下的民主党派廉洁建设逻辑,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赓续、多党合作制度效能转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的三维统一。第二,新时代民主党派廉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持续优化的重要实践,是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效能在廉洁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第三,新时代民主党派廉洁建设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持续完善发挥效能的重要实践,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延伸,也是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提升的关键支撑。为此,新时代民主党派廉洁建设需构建思想引领、组织优化、制度创新与数智赋能的系统工程。通过廉洁铸魂工程强化政治共识,组织建设工程破解管理难题,制度固本工程形成闭环防控,数智工程实现智慧监督,最终将廉洁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民族复兴提供政治保障。

民主党派廉洁建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民主党派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问题,需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述职述廉、集体决策机制,机关财务公开等制度,加强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二是掌握公权力的民主党派成员廉洁问题,需与国家监察机关以及中共组织、统战部门协同,建立完善信息通报、线索移交、任职前廉洁审查等制度机制。三是民主党派普通党员的廉洁教育问题,需在教育培训中增加对民主党派章程纪律、典型案例警示等方面的内容。四是中共与民主党派在廉洁问题上的互相监督,民主党派同样需要“从严治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民主党派廉洁建设的制度基础。一是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为民主党派廉洁建设提供足够的支持。二是民主党派要和中国共产党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多党合作。三是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政党间的差异性,民主党派廉洁建设要与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体推进。建议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探索与统战部门共建党外干部廉洁信息共享平台,提升监督效能。

廉洁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石,关乎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民主党派廉洁建设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时代意义,它是加强参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提升的内在要求,是民主党派防范廉政风险的现实需求,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构建政治话语权的战略选择,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民主党派廉洁建设为提升新型政党效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有助于促进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提升,对履行职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民主党派在廉洁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也存在廉洁意识不够强、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监督力度有待加强等一些问题与挑战。加强民主党派廉洁建设,需从提高廉洁意识、凝聚思想共识、完善监督体系、提升监督能力、营造廉洁氛围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洁建设格局,进而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必须探索加强民主党派廉洁建设的策略,推动新型政党制度在廉洁保障下高效运转,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效能,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政治学视角看,廉洁文化实质上关乎权力归属的政治博弈或斗争——它追问“权力为谁服务”“权力如何运行”等重要政治问题,并通过文化塑造将答案铭刻在制度与人心之中。

第一,廉洁文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事业持续走向成功具有奠基和铸魂效应,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廉洁文化的核心精神要素之一。廉洁文化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精神标识之一。第二,廉洁文化与政治制度紧密相关,并深深扎根于集体生活之中,必须确保各类集体不被侵蚀或异化。廉洁文化作为文化认同,最终是在财产、所有权、制度、法律、价值等社会实践场域的矛盾或冲突中生成、沉淀、淬炼与提升的。探讨廉洁文化建设,若仅聚焦个人道德,会掩盖结构性社会问题。第三,统一战线与廉洁文化建设是紧密相关的,推进统一战线必须大力搞好廉洁文化建设。在现代中国,统一战线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民主政治是贯穿和展现着廉洁文化的。第四,重塑、优化与提升廉洁文化结构和品质,需要守正创新、综合施策并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