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中华文化学院入口

从报到第一晚的“共识之旅”到清晨课前微论坛,从课堂外的自发讨论到餐桌旁的“快闪”研讨,学员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仿佛重回校园,却比当年更解渴、更受益!”第53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开班以来,全国各地、各民主党派的78位学员迅速完成“身份切换”,开启了紧凑充实的学习生活。

初印象:细节里见温度

“报到登记后走进房间,看到一应俱全的生活用品,有着满满的安全感和亲切感”,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霆如此表达入学时的心情。收到学员手册后,翻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新课表,不少学员表示“心里既忐忑又澎湃”,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高云虹则用“充电”“赋能”概括自己的期待,表示“将倍加珍惜本次学习机会”。社院“温度”也体现在“速度”上——学员在座谈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很快得到积极回应,学员们称:“这种被认真对待的感觉真好!”

课堂上:掌声中见深度  

中央社院教授左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讲解,让理工科思维见长的于霆感受到了“思维频率共振”,深刻认识到这一伟大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央党校教授张占斌主讲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专题课程,从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六观”展开阐述,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现实广度,让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吴晓军深受启发。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中央社院教授杜玉芳、副教授李勇刚等老师生动的课堂引导教学带给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晓晖更多的“思想火花”。中央统战部一局有关同志开展“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三问式教学,引导学员如何把民主党派工作中的“痛点”变“亮点”,这让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高云虹惊喜地发现课堂所学可以直接转化到自己的工作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尹双凤表示,“刘佳义、余斌、熊凤等授课老师在机关工作经历丰富,参与起草制定了很多重要文件,他们的讲课让我了解了参与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起草与修订的有关情况,令我很有收获。”高水平的师资带来的是高涨的学习热情,课程结束后,学员们追着老师问问题、加微信、“求”课件,教学相长、热情高涨。

调研中:收获时见力度

每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开班前,中央社院都会向学员征集问题、建议、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称为学员的“四个带来”。作为学员“四个带来”的重头戏,本期进修班12项跨党派、跨学科学员调研课题在入学一周内全部组队完毕。78名学员按研究专长和兴趣“混搭”成12支小分队:从统战工作到经济金融安全,从陆上国际贸易规则到国际组织中的中国人才,从人工智能+到中试基地,从文体旅赛到创新药价……选题既覆盖国家战略前沿,也贴近民生痛点,被学员形象地称为“12把钥匙”,力争打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12道锁”。在学员调研指导会上,特邀专家逐一点评,并表示“12个课题、12个切口,个个都是真问题。”面对专家的高度肯定,学员们更加坚定共识:纷纷表示要真调研、实调研、深调研,结合在中央社院的所学所思所获,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转化为“强国有我”的生动实践。

供稿:杨谧